痴迷养生局的老人:买课总比去医院花钱少

分享到:

痴迷养生局的老人:买课总比去医院花钱少

2024-10-24 07:3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每天听课打卡做笔记完成任务 花成千上万元“练功”买保健品

  痴迷养生局的老人:买课总比去医院花钱少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上半身几乎完全伏案。屏幕上,一位自称“养生大师”的主播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各种养生秘诀,主播讲到哪,老人的笔记就跟着写到哪。一节课结束,老人很快完成每节课后的答题领奖,兴致勃勃地跟家人说:“看,我又领了3毛钱。”

  这已经成了湖南长沙72岁的任琳过去半年间的常态。半年前,任琳无意间在“朋友圈”推送中刷到一篇养生文章,点进去看完后,她觉得写得挺好,便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很快就有“养生助理”加她好友并拉她进了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听课打卡,正确回答问题后会返现0.3元到个人账户。

  一开始,任琳的家人对其热衷于上课的行为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很快,家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熊胆粉、益生菌……原来,任琳所在养生群的直播课一直在推销相关养生产品,在主播“包治百病”“防老防慢性病”等一声声吆喝中,任琳一次次下了单。

  “熊胆粉要2000多元一盒,包装非常简陋,包装盒上也缺少功效、配料等文字信息,看着像是‘三无’产品。家里人都觉得她上当了,但老人对主播深信不疑。”任琳的外孙女许女士无奈道,尽管在家人的三令五申下外婆之后没再买过养生产品,但还是每天定点守着看直播,且多次提出“大师说这东西管用”“想买这个东西”。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像任琳这样沉迷于网络养生局、花钱买课、疯狂记笔记、购买养生产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买课总比以后经常跑医院要花得少”。在网络直播普及的当下,不少老年人的养生“战场”转至线上,通过各大平台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老年人的养生需求,在网络直播平台大肆兜售所谓的“健康课程”,销售价高质劣的保健品。

  受访专家认为,这种专为老年人开设的网络养生课程存在违法性,不仅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而且其销售的保健品在话术包装下让一些老年人相信“包治百病”,可能对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身心受损,亟须对直播内容及销售环节、灰色生产链条等进行全方位治理。相关部门也应正视老年人的需求,加强网络相关内容管理,为其提供正面的、合规的、符合老年人需要的养生知识。

  养生课程量身定制

  高价销售保健食品

  许女士给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视频截图——“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国家级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名号众多的主讲人正在传授健脾、强肾、排毒功法。视频背景是养生课栏目“遇见中医”,左上角有某电视台标志。

  “主讲人自称上过央视,但根本查不到相关节目;自称主治医师,但从来没提过是哪家医院的。”许女士说,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老年人不容易分辨。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随后对入群者“洗脑”,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而事实上,其所售保健品或是“三无”药品,或在其他平台低价就能买到。

  湖北武汉熊女士的母亲60多岁,最近沉迷于一个名为“国医××”的节目,还被拉进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都有看视频答题领红包的活动,时不时赠送一些小礼品。

  “我看过一个他们的宣传视频,称他们的讲师在中医界很有权威、救人无数,然后就开始介绍产品,说可以治各种病。视频结尾是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基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说自己原先得了什么病,用了产品之后哪哪都好了。从上课到销售都是在社交软件上进行,会有一对一的定点对接客服跟进讲解售后。”熊女士说,母亲对这些“专家”的介绍深以为然,今年8月花2000多元买了个生命治疗仪,9月又花1900多元买了个号称“包治百病”的维康灯。“收货后我一看,是2018年产的,和它外形差不多的理疗灯在电商平台上只要200元左右。”

  重庆市民吴女士也在为沉迷于网络养生局的母亲发愁。吴女士的母亲今年80岁,可能因为经常在手机上听小说,不经意点到了某个广告,一自称“遇见养生课助手”的账号主动添加其为好友,并将她拉进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都会发布养生视频,讲师简单介绍养生知识后,就开始宣传推荐一些养生产品。母亲听了几节课后,就对讲师深信不疑,买了不少其推荐的产品,前后花了上万元。

  “有一款叫火×贴的膏药,1380元5盒,讲师宣传时说可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卖家是通过快递到付货款收费的,收费账单里只显示快递方。老人贴了膏药后皮肤红肿发痒,起了一片红疹子,也不想着去医院看,跟对方咨询后停了两天接着贴。”吴女士说,家人试图向老人科普这些“三无”保健品的危害,但一直劝说无果。

  还有的“养生课”在线上引流后,把主战场延伸至线下。

  来自广东深圳的黄虹今年60岁,退休后一直关注养生知识,在手机上加了多个养生群。今年7月,她偶然接触到一个叫“××道家养生”的短视频账号,其自称“武当九阳养生功传人”“道教全真派传人”,推崇食补、辟谷,称“要在上山归隐前用所学知识做好事”。

  账号有1元链接,购买之后会有助理联系拉进群。黄虹添加助理为好友后,向对方介绍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助理很快发来“道长”的视频帮她“对症处理”。黄虹对视频中的内容很感兴趣,还没上完1元链接对应的为期7天的直播课,就在助理的推荐下买了2980元的“道家7天排毒营”课程。之后,黄虹被拉入一个进阶养生群,群里有200多人,据介绍,这个群是“买了全款课程的人才能进”。

  入群后,黄虹每天跟着“道长”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定时直播上课“练功”,还配合着“道长”寄来的养生餐(类似于杂粮粥一样的东西,一周的量)吃。

  10月初,“道长”提出要在陕西西安办线下“九阳功班”(即辟谷养生营),黄虹立刻报了名,价格是1.3万元7天,还不包吃住交通费,按照行程安排,7天内都不让吃东西。

  “我妈本来就低血糖,7天不吃东西能受得了吗?后来健康助理发来一段视频称‘80多岁老太太去的时候需要人扶着,第二天就有这样的效果’。视频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连续做了多次单侧高抬腿膝下击掌动作。我妈看后,立马下定决心参加。”黄虹的女儿高女士说。

  10月21日,黄虹结束辟谷回到家,人瘦了不少。母亲入睡后,高女士查看她的手机发现,聊天群里发布了本次活动的照片,集体合照上参与活动的有上百人,都是老年人,穿着统一的白色练功服。

  黄虹到家次日,健康助理就发来新的课程宣传——弟子四大密训:道医医理19.9万元;九阳长生功19.9万元;道家心法课19.9万元;道师传承班19.9万元,总价值79.6万元,但如果参加辟谷现场活动一共只需19.9万元。

  “上次活动后,她更沉迷这个养生课了。到家后,她一直按时间打坐,因为暂时停课,她就反复刷那个‘道士’的录播视频。”高女士担忧道。

  记者就此事向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对方隐晦表示,没有教职证的“建议不要轻信”,即使是小概率存在的未登记的门派私密传人,按照教义也不允许私下进行商业营利行为。

  层层考核引诱入局

  老人沉迷深信不疑

  今年5月23日,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一起诈骗案。程某山、迟某军、王某红等10名涉案人员被认定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3年到13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经查,只有初中文化的程某山,2019年6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了山子传媒有限公司,自任法定代表人。他找来只有高中文化却能说会道的迟某军担任讲师,将其包装成拥有多个虚构头衔的“养生专家”,如“抗癌防癌专项基金会秘书长”“航天营养运动学专家”等,在短视频平台、小型直播App、私域直播等渠道开直播,看似讲授养生知识,实则兜售保健品。他们在直播和群聊中持续对老年人进行“洗脑”,一些普通保健品被虚假宣传成“养生神品”价格翻倍。例如,一款出厂价约18元每盒的胶囊保健品,被以每套(6盒)499元价格销售,共售出6万余套,销售金额为3000余万元。

  为防止骗局被揭露,上述团伙锁定了一些小型直播App和私域直播,采取地方产品代理商“拉人头”的方式,通过设置密码进入直播间“听课”。代理经销商将密码告知各自的老年人顾客,老年人顾客才能进入直播间。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层层引导、严格把关在多个养生类直播间均存在。

  10月21日22时许,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养生”关键词,发现多个直播间正在进行养生知识科普,且不同账号直播间的内容大同小异——屏幕中竖着一张纸,上书“失眠”“咳嗽”等字样,画面中一双手正在顺着穴道做按摩。主播头像出现在左下角,介绍着穴道名称和其中的“学问”,还提示观众想掌握更多养生知识要点击视频下方的“小铃铛”(弹出的一个类似商品链接的窗口)。

  记者按照指引点击“小铃铛”,有的会直接跳转至社交账号添加好友界面;有的则是先弹出一个“健康养生训练营 帮你调理身体”的界面,进一步点击该界面“立即领取养生方法”按钮,同样跳转至社交账号添加好友界面。其中几个不同直播间、不同主播的“小铃铛”链接,跳转的好友账号却是同一个。需添加的账号名称多为“养生助理”“班主任”“养生专员”,而这些账号的头像格式看上去也像是出自同一模板——个人照片加一长串文字介绍,介绍中都强调“我是养生群群主,养生群是公益性的,希望您在养生群里可以获得快乐”。

  添加好友后,对方立刻发来一段学习链接,称学完后可答题打卡。学习内容是一段10多分钟的视频,其中有多半内容是在介绍讲师身份,包括“中医传人”“医院院长”“××养生术创始人”等,视频不能暂停或快进,全部看完后才能答题。题目内容十分简单,包括“养生群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群”“这门课名称叫什么”等,提交正确答案后,后台提交记录个人信息。

  在其中一场课程中,自称“××中医院院长”的讲师在视频中侃侃而谈:“当前我们老百姓看病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认可我们,现在开始举办宣传邀约活动。从今天开始群里所有的家人们,能够为××中医院进行宣传,并且能够邀请您身边的亲戚、朋友进入本群的,即可领取我们提供的活动宣传基金,成为××中医院的健康传播之星。钱虽然不多,却是我们对您大爱的一份感谢……”

  记者接连观看3场不同养生课程视频并作答后,其中一场的养生助理称“正在审核入群资格”;另外两场的工作人员则要求登记个人信息,其中一人于次日上午打来电话询问“你听过课了吧”“多大年纪”“需求是什么”。

  来自辽宁的梅先生因外婆沉迷听养生课并成批购买“能治百病”的保健品,便尝试用小号打造老年人人设进入外婆所在的养生群卧底。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可免费看录播课,答题后能获得小额红包(0.3元左右),“这些课程都是很浅显的中医理论知识,网上一搜全都是”。等用户有一定黏性后,养生助理或班主任提出可以让其加入养生课群,需要交一定学费,“最开始是1元解锁,一周后继续听课要交上千元”。加入这一层级的养生课群后,才有机会接触养生课直播,和“讲师”有交流机会。

  “加入养生课群时,对方就已经给我打电话试探、要求登记身份证信息等,确认我是达到一定岁数的老年人,是他们的目标群体。”梅先生说,讲师持续输出“人老了脑血栓、肿瘤、癌症等就容易找上门,现代医疗有的检测不出来,但我们可以防病”“食疗有时比药物疗效更好”之类的观点,并不直接卖货。如果要接触到购物内容,还须进一步通过其年龄和“忠诚度”审核——要参与过线下活动,确定年龄在60岁以上,多次充值上课的会员才有机会进入产品群。梅先生只能止步于听课阶段。

  “进入产品群的老年人对他们已经十分信任了,基本上他们宣传什么就买什么。”梅先生近80岁的外婆不久前就强烈要求家人给她转账3000多元,买一款对方推荐的“牛髓粉”,称小到头疼脑热,大到癌症、肿瘤都能治。“外婆天天喝这个粉,结果我一查配料表,明晃晃地写着‘豆奶粉’。喝了一段时间,对方又出了更贵的虫草粉,没完没了收割老年人的钱包。”

  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审查备案提示风险

  采访中,有老年人的家属告诉记者,他们很难掌握实体店铺或公司地址,即使意识到陷入骗局,也只能在网上举报,而举报大多石沉大海。哪怕平台封禁对方账号,这些不法团伙会迅速换个账号再次使出同样的招数。此外,线上养生课的付费方式往往是私人转账,还存在退费难的问题。

  受访专家也指出,实践中,对于这种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养生陷阱,要想及时发现和打击存在一定难度。

  在华北科技学院应急与国家安全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孙禹看来,在“专家”所售的课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养生常识,以及“专家”通过自习而掌握的基础养生知识,而非完全蒙骗。因此,在这种案例中,虽然确实存在一定的欺诈,但欺诈的程度比较低——并不是完全没有付出对价的财物骗取,而是诱导老年人以高价购买物超所值的商品,且这种高价有的又没有明显超过法律界限。因此,在实践中,很难将这些行为定义为违法犯罪。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姜保良说,网络养生骗局在实际处理中容易被视为经济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这主要是因为虽然主播在宣传的过程中采用了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方式,但在初查阶段,难以证明厂家或主播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若厂家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在直播间内提供退货退款政策,产品合规,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获得救济,在没有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情况下,通常按照经济纠纷处理。

  “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数量众多,监管难以有效审查每个直播间的内容和资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平台在保健品销售中的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且证据收集困难,虚假宣传基本上都是口头的,没有书面宣传资料,很难作为有效证据,一些消费者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若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后果,衡量比较损失和维权精力之后往往不愿报案。部分老年人即使受骗也不愿意告诉子女,导致维权难度加大。”姜保良说。

  姜保良提到,打击治理网络养生骗局,需要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主播在直播间以虚假宣传、冒充专家、虚构功效等方式销售‘三无’保健品是违法行为,主播及厂商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若给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则属于情节严重,主播或者直播背后的厂商可能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或者诈骗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姜保良说,应加大对制假售假等生产源头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杜绝“三无”保健品流向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网络直播带货行为实施严格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卖惨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避免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被不良商家非法获取,避免被精准锁定。

  孙禹认为,相比较纯粹的养生知识分享而言,网络监管应当更加注重对养生类带货主播及相关商品的审查和备案,以便能够更加有效地监管和在出现违法行为时及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网络平台也可以根据实践中的情况,在涉及销售老年人养生产品的直播中向用户提示相关安全风险。

  有受访专家指出,私域直播、小型直播App不应成为监管真空区,不法活动所依托进行的社交平台、“小程序”开发者、小型直播App平台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可通过设置敏感词、跳转外部链接风险提示、设置明确举报窗口等方式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

  “之所以有众多老年人会遭受网络直播套路的欺骗,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老年人缺乏获得养生知识的优质渠道。”孙禹建议,专业医疗养生机构、相关民政部门和公益机构,可以聘请或者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老年人的养生需求开展网络直播或者发布视频,帮助老年网络用户了解和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法治日报 文中受访老年人均为化名)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